天津(直辖市):津沽大地渤海明珠
来源:雷火平台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5-04-21 08:13:38
它是近代中国的历史见证者,五大道洋楼林立,各国建筑风格汇聚,讲述着往昔的租界风云;解放桥开合间,岁月的齿轮悄然转动。古文化街里,泥人张彩塑栩栩如生,煎饼果子、麻花的香气弥漫在街头巷尾,相声茶馆笑声不断,传统曲艺韵味悠长。天津眼缓缓转动,俯瞰海河两岸的璀璨灯火与城市繁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天津市,简称“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地处东经116°43′至118°04′、北纬38°34′至40°15′之间,面积约1.197万平方公里。天津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担当重要角色,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海河穿城而过,如灵动的丝带串联起城市脉络。这里有“津门十景”,蓟北雄关巍峨耸立,展现燕赵古韵;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汇聚各国风格建筑,洋楼林立,诉说近代风云;天津之眼巨型摩天轮临空高悬,俯瞰城市繁华与海河盛景;滨海新区活力无限,港口繁忙,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地理位置: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它北依燕山,与北京市相邻。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之称。
地形地貌:天津属于平原地貌,绝大部分是平原,地势低平,一般海拔2 - 5米。有少量洼地和盐滩,沿海地区有泥质海滩和贝壳堤。
气候资源: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12 - 14℃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约500 - 700毫米。
水资源:有海河等众多河流,海河水系为城市供水、水运等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且靠近渤海,海洋资源在渔业、港口运输等方面作用显著。
生物资源:有芦苇等水生植物资源,在湿地等区域较为常见。动物资源包括各种鸟类,如海鸥等,还有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渤海湾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为石油化学工业等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其他资源:天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长芦盐场是中国重要的海盐产区之一。同时还拥有一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带适合开发风能发电。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拥有众多的专业化码头,如集装箱码头、矿石码头等。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辐射范围广。通过逐渐完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航道疏浚、智能化港口设备的投入等,天津港的货物吞吐能力和航运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它连接着国内外众多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上运输通道的关键作用,是东北亚地区国际航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国际贸易往来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是北方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企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天津积极探索,如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金融租赁业务创新等。天津还设立了多个金融创新试验区,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改革,吸引金融人才和资金汇聚。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等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金融改革和创新提供经验和示范。
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新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在行政管理体制、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领域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大量国内外投资。在对外贸易中,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区域合作方面,加强与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外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非常明显优势。天津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如在大飞机零部件制造、高铁装备制造等方面技术先进。同时,天津格外的重视研发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和先进的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节点:天津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与北京、河北之间产业互补性强,通过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建等协同发展措施,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在产业转移方面,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将部分产业向河北转移,促进区域内产业体系优化。在交通相互连通上,构建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人员、物资的流通,推动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一起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天津地区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原始人类的踪迹。进入新石器时代,天津地区的文化遗迹逐渐增多,如贝壳堤遗址,这表明当时的人们慢慢的开始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做渔猎和采集活动,并且慢慢的出现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
天津在先秦时期是燕国的属地。当时,天津地区由于靠近渤海湾,渔业和盐业资源丰富,是燕国重要的经济区域。燕国人民在此地煮盐、捕鱼,并且利用沿海的交通优势,与别的地方进行贸易往来。这一时期,天津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早期的聚落,为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朝统一后,天津地区属渔阳郡等。汉朝时期,天津地区的盐业得到逐步发展。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天津地区的盐场得到了有效管理,盐产量增加,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天津地区的军事防御地位也逐渐凸显,为抵御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汉朝在这里加强了军事设施建设。
天津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北方政权的统治之下。由于战乱频繁,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就保持着盐业和渔业的传统优势。同时,随着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天津地区也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这一时期,天津地区的交通要道地位依然重要,是连接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隋朝统一后,天津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唐朝时期,天津地区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地位更重要。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天津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被称为“三会海口”。漕运的繁荣促进了天津地区的商业发展,大量的物资在这里中转,人口也逐渐增多。同时,唐朝政府加强了对天津地区的管理,设置了一些军事和行政管理机构,以保障漕运的安全和地区的稳定。
宋朝时期,天津地区主要属于辽和金的统治范围。辽朝统治时期,天津地区是辽朝南部的重要边境地区,其军事防御设施慢慢地增加。同时,由于辽宋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天津地区的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金朝统治时期,天津地区继续发挥着军事和经济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金朝在天津地区设立了直沽寨,这是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天津开始从一个单纯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据点向城市形态转变。
元朝时期,天津地区的地位逐步提升。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天津成为拱卫京城的重要门户。元朝政府在直沽寨的基础上设立了海津镇,并且大规模开发漕运,天津地区的漕运达到了鼎盛时期。大量的粮食和物资通过天津运往大都,同时,天津也成为各种文化和物资的汇聚之地。元朝还在天津地区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如盐运司等,加强对当地经济的管理。
明朝时期,天津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1404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天津卫,这是天津名称的由来(“天”是天子的意思,“津”为渡口)。天津卫是明朝的军事重镇,负责保卫京城的安全和维护沿海的治安。大量的军队驻守在天津,促进了当地的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明朝时期,天津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兴起,如造船业、制盐业等。同时,天津地区的文化也开始繁荣,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
清朝时期,天津的地位更重要。清朝初期,天津卫得到保留,并继续发挥军事防御作用。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天津的经济和商业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天津成为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港口,与南方的贸易往来频繁。同时,天津的近代工业也开始萌芽,如机械制造、纺织等行业。1860年,第二次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英、法、美等国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租界的出现使天津成为西方文化和经济渗透的前沿阵地,同时也促进了天津的城市建设和近代化进程。西方的建筑风格、教育方法的理念、商业经营模式等在天津广泛传播,天津出现了许多具有西方特色的建筑和机构。
近代以来,天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民国时期,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政治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继续在工业、港口运输等领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
诗词之说:“天津”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他在《离骚》中写下了“朝发轫于天津兮”这一昂扬的诗句。
星官之说:“天津”的名称来源于星官名“天津星”,《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记载:“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说:“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记载:“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
赐名之说:“天津”流传最广、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说法是源于皇帝的赐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夺取帝位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中,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
天津市文化渊源深厚、独具魅力,有着鲜明且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我国北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码头文化:天津因地处海河下游,自古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码头文化在此孕育发展,有着数百年历史。这种文化融合了南来北往的各地文化元素,形成了豪爽直率、重义好客、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例如在语言方面,天津话语音语调独特,声调起伏较大,儿化音频繁且运用巧妙,像“嘛好吃,您了尝尝介个糖炒栗子儿”,透着一股亲切劲儿和诙谐感,极具地域辨识度。建筑上,沿着海河两岸分布着众多风格各异的码头建筑,既有传统中式风格的仓库、货栈,也有融合了西洋元素的洋行旧址等,见证着曾经的商贸繁华。而且码头工人的劳作、生活方式等也衍生出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比如行船的规矩、码头装卸的技巧等,承载着往昔的岁月记忆。
津沽文化:主要涵盖天津及周边沽水地区,津沽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它融合了海河文化、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等多种元素,依托海河的灌溉与水运之便,人们在这里发展起农耕、渔业以及商业贸易等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的天津民居如四合院,虽在布局等方面与北京四合院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融入了天津本地的特色,房屋更加紧凑,装饰细节更具地域风情,体现出天津人朴实又不失精巧的生活智慧。在民俗活动方面,围绕海河的祭祀、赛龙舟等传统也由来已久,彰显着津沽地区人们对水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传统节日:天津的传统节日热闹非凡且极具地方韵味。春节期间,古文化街等地张灯结彩,各类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像踩高跷表演,演员们脚踩高跷,扮相各异,有扮成神话人物、历史名人等形象的,边走边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十分精彩;还有舞龙舞狮,龙身和狮身色彩鲜艳,舞动起来气势磅礴,引得众人围观喝彩。元宵节时,天津的灯会更是热闹,花灯样式繁多,除了传统的宫灯、走马灯外,还有独具天津特色的“连年有余”等主题花灯,人们在赏灯的同时猜灯谜,品尝香甜软糯的元宵,共度佳节。端午节,海河上会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参赛队伍你追我赶,锣鼓喧天,河岸两边观者如潮,同时家家户户会挂菖蒲、吃粽子,传承着古老的民俗传统和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民间技艺:天津民间技艺丰富多彩,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如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远长久,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色彩鲜艳,题材广泛,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世俗生活等诸多内容,画面构图饱满,人物形象生动,像《连年有余》这幅经典作品,娃娃抱鱼的形象深入人心,寓意吉祥美好,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还有天津的风筝制作技艺也闻名遐迩,天津风筝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既有传统的沙燕风筝,通过巧妙的绘画和精巧的骨架结构,在空中放飞时姿态优美;又有创新的大型立体风筝,如巨龙风筝等,制作工艺复杂,放飞起来颇为壮观,展现出天津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
戏曲文化:天津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汇聚地和传承发展之地,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在这里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京剧在天津备受青睐,众多京剧名家常来此演出,天津的戏迷票友也极为热情,对京剧的唱腔、表演等方面要求颇高,京剧在这里不断传承创新,其西皮、二黄等唱腔韵味十足,表演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剧目丰富,像《空城计》等经典剧目在天津舞台上常演不衰。评剧更是天津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民间说唱艺术,唱腔通俗易懂、优美动听,表演贴近生活,以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爱情故事等题材居多,如《花为媒》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通过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展现出市井生活的百态和人间真情。河北梆子则唱腔高亢激昂、慷慨悲壮,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表演同样精彩纷呈,在天津的戏曲舞台上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民间手工艺:除了前面提到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和风筝制作外,天津的泥人张彩塑也是闻名全国的民间手工艺品。泥人张彩塑以细腻的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作成各种人物形象,从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现代的市井百姓等,形象逼真,神态生动,注重对人物表情、动作、服饰等细节的刻画,而且颜色搭配协调,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作品常被作为珍贵礼品或用于艺术收藏,体现了天津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另外,天津的面人制作同样别具一格,艺人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经过蒸熟、调色等工序后,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法,塑造出花鸟鱼虫、神话人物等各种造型,造型小巧玲珑,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美感。
曲艺文化:天津被誉为“曲艺之都”,曲艺文化丰富多彩且极具影响力。相声是天津曲艺的标志性代表,天津相声以幽默诙谐、贴近生活、讽刺时弊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像马三立、侯宝林等相声大师都与天津有着深厚渊源,他们的经典段子至今仍广为流传,相声表演通过说、学、逗、唱等技巧,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现出世间万象,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此外,天津还有快板、评书、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快板节奏明快,演员手持快板,通过清脆的击打声配合朗朗上口的唱词,讲述故事、表达情感;评书艺人则凭借一张嘴,绘声绘色地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传奇等,让听众沉浸其中;单弦唱腔婉转,表演形式多样,同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曲艺形式共同构成了天津热闹非凡的曲艺文化景象。
佛教文化:天津佛教文化历史悠远长久且影响广泛。大悲禅院是天津著名的佛教寺院,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幽,保存着不少佛教文物和经典,每年都有大量信徒前来朝拜、祈福、参加佛事活动,如浴佛节等,弘扬佛教文化,在佛教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荐福观音寺同样香火旺盛,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寺内的观音像慈悲庄严,吸引着众多信众前来瞻仰、礼拜,其佛事活动也较为丰富,对传播佛教教义、传承佛教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教文化:天津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玉皇阁是天津现存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建筑气势恢宏,供奉着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这里曾是天津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每逢道教节日,会举办庙会等活动,香客云集,热闹非凡,既传承了道教文化,又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体现了道教文化在天津民间生活中的深厚根基。此外,吕祖堂也是知名的道观,有着严谨的道教传承体系,道士们在此修行、举办道教仪式,弘扬道教教义,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文化:天津是聚居的重要城市之一,教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影响。众多寺分布在城市各处,如天津大寺,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阿拉伯建筑特色,寺内环境清幽,是群众进行宗教活动、学习教义的重要场所,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要教节日期间,会举办盛大的宗教活动,展现出浓郁的宗教氛围和民族特色,同时教文化也促进了天津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茶馆文化:天津的茶馆文化独具特色,历史悠远长久且氛围浓厚。茶馆在天津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各种曲艺、戏曲表演的重要舞台。老天津人喜欢在闲暇时光约上三五好友,到茶馆里点上一壶热茶,听听相声、评书,看看戏曲表演,一边品茶,一边跟着台上的节奏或开怀大笑,或沉浸在故事中,茶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像“谦祥益文苑”等知名茶馆,常年邀请各路曲艺名家登台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茶馆文化也成为天津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展现出天津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守。
租界文化:天津曾有众多外国租界,租界文化成为其独特的历史印记和特色文化之一。在租界时期,各国在这里建设了风格迥异的建筑,有欧式风情的洋楼、别墅,如五大道地区汇聚了英、法、意、德等国各式建筑,造型典雅,环境优美,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如今这些建筑成为了天津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租界文化也带来了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元素,促进了天津与国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天津的城市发展和文化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可移动文物:天津市有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天后宫、文庙、独乐寺等古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左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
世界文化遗产:天津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明代进行包砖大修,并增设了八卦城、正关、水关、凤凰楼三道重要防线。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天津段纳入遗产范围的河道为南北运河三岔河口段,全长71公里。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目前,天津已有5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如天津劝业场大楼、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北洋大学堂旧址等。
截至2024年,天津市公布了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76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2人。其中,天津时调、回族重刀武术、杨柳青木版年画等3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通北路,是津门故里,汇聚了众多美食小吃、传统工艺店,建筑风格为青砖灰瓦,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有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等传统名吃,还能欣赏到踩高跷、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
杨柳青古镇: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可见其文化渊源深厚。镇内有戏楼、牌坊、文昌阁“三宗宝”,还有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是万里长城的重要部分,这里的长城保存较好,景色壮美,在欣赏长城风光的同时,还可以感觉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集古洞、幽林、奇峰、秀水为一体,园内山路平缓,驱车可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主峰梨木台山海拔997米,登峰远望,周边景色尽收眼底。
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这里有华北海上滑梯之冠,还有贝壳堤等独特景观,游客可以赶海拾贝、享受温泉,欣赏大海风光,品尝美味海鲜,体验海上网球、沙滩排球等娱乐项目。
蓟州溶洞: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洪水庄村北,洞内景观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美轮美奂,宛如地下宫殿,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所组成,基本陈列包括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五个部分。
周恩来纪念馆:毗邻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四大展区,即主展馆、仿建的北京西花厅展区、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区和“新海门”号船舶展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沽口炮台遗址: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是中华民族抗击外侮、保家卫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百年来近代历史的缩影,在这里可以参观到保存完好的炮台建筑,了解到当年的战争历史。
天津之眼:是一座建在桥上的摩天轮,也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乘坐时可将天津市区的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在夜晚,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与城市夜景相互映衬,浪漫又迷人。
意式风情区:内有诸多欧式建筑和名人故居,洋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有很多餐厅、酒吧和咖啡馆,游客可以在此品尝美食、享受休闲时光,还能欣赏到欧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拥有保留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享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有很多名人在此居住过。游客可以乘坐马车游览,也可以租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各个风格迥异的建筑之间,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据统计,天津拥有53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等人口较多。世居天津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等。
回族:在红桥区、北辰区等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域。红桥区的西北角一带是天津著名的回族聚居地,那里有众多的寺。此外,在其他城区也有分布,整体呈现出聚居与散居相结合的特点。
满族:分布比较广泛,在市内六区和部分郊区都有分布。在武清区等有一些满族聚居村落,在城市中也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大分散、小聚居特征明显。
回族:服饰方面,男子多戴白帽,女子戴头巾。饮食以美食著称,如羊蝎子、锅巴菜等。开斋节、古尔邦节是重要节日,期间会在寺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满族:传统服饰有旗袍、马褂等。居住有四合院风格的建筑。饮食特色包括萨其马、粘豆包等。民间艺术如满族秧歌等,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情趣,还有许多满族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滨海新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
是天津市的中心区之一,拥有众多历史风貌建筑和商业中心。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闻名遐迩,汇聚了英、法、意等多国风格建筑,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商业繁荣,金街是重要的购物步行街,文化氛围浓厚,有众多剧院等文化场所。
地处海河之东,交通便利,有天津站等交通枢纽。工业基础良好,在制造业等领域有一定地位。同时也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注重城市更新和文化建设。
是天津市的金融中心之一,友谊路金融街金融机构众多。文化设施完备,天津文化中心坐落于此,包括天津大剧院、天津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场馆。城市景观优美,沿河岸建设良好。
文化底蕴深厚,是天津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著名的古文化街,集中展示了天津的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也位于此区,科研教育资源丰富。
历史遗迹丰富,有众多名人故居。意式风情区展现了浓郁的异国风情,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靠近海河,有一定的航运优势。
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是天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有大胡同商贸区。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有西沽公园等休闲场所。
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区域,包括塘沽、汉沽、大港等区域。是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优势显著,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产业多样,包括石油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等产业。
地处津滨发展主轴,交通便利。制造业较为发达,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生态环境良好,有东丽湖等生态旅游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
历史文化悠久,杨柳青古镇是其著名的文化标志,以杨柳青木版年画闻名。工业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等发展良好。农业也独具特色,花卉种植等产业较为突出。
是天津重要的农业产区,小站稻闻名全国。同时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工业领域也有一定发展。海河教育园区位于此区,集中了多所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丰富。
是天津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工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业等较为发达。拥有众多产业园区,在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地处京津之间,区位优势显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武清开发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有佛罗伦萨小镇等特色商业旅游景点。
在交通方面逐渐完备,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农业方面,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上积极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生态环境良好,潮白河生态景观带为区域增色不少。
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独流老醋是其著名特产。在工业方面,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重要的产业园区。农业也有一定地位,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丰富,七里海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农业以水稻种植等为主,是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在旅游方面,依托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同时也在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等产业。
自然风光优美,是天津重要的旅游胜地,有盘山、黄崖关长城等著名景点。在生态涵养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天津的生态屏障。同时农业也较为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
外省市位于天津的飞地: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清河农场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路街道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振兴街道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海北镇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汉丰镇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兴农办事处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设11个市辖区,区名按数序排列,1月17日设塘大区。10月天津属华北人民政府管辖,11月天津市为中央直辖市,下辖12个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第十一区、塘大区。
1950年:将河北省天津县第八区的三义村、上河圈村划归天津市;将河北省宁河县第九区的五个行政村划归天津市塘大区;将河北省汉沽镇的北塘车站以北至金钟河北岸及天津县七区大梁子等五个村划归天津市。
1952年:塘大区更名塘沽区;第一至第十一区合并为第一至第八区;4月,河北省天津专区的天津县划归天津市。
1955年:津东、津南、津西、津北4郊区分别更名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第一区至第八区分别更名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
1958年:2月,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作为河北省省会;6月,河北省天津专区所属的汉沽市划归天津市,更名为汉沽区,同时划入河北省宁河县的46个自然村;9月,天津市区原八个区调整为六个区,即和平区、南开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四个郊区被取消,合并到市内六区和塘沽区中,加上新划入的汉沽区,共八个行政区;12月,又将原属河北省天津专区和沧州专区的静海、霸县、武清、交河、任邱、河间、献县、沧县、宁津、吴桥、黄骅、盐山等12个县划归天津市。
1960年:将宝坻县和蓟县划入天津市,汉沽区划出复归唐山市,天津市辖7个区14个县,面积达到34,414平方公里。
1961年:14个县重新划归天津专区和沧州专区,脱离天津市由河北省管辖,天津市保留7个区。
1963年:将河北省黄骅县和静海县各一部分地区划归天津市,设为北大港区。
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河北省天津地区所属的宁河、蓟县、宝坻、武清、静海五县划归天津市。
1979年:以原北大港区为基础组建新的大港区,从南郊区中分离出来。至此,天津市辖13个区、5个县,面积11,305平方公里。
1992年:东郊区更名东丽区,南郊区更名津南区,西郊区更名西青区,北郊区更名北辰区。
2015年:7月,宁河县、静海县撤销,分别以两县行政区域设天津市宁河区、静海区。
天津菜简称“津菜”,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具有天津风味的地方菜系,涵盖汉民菜、菜、素菜等,其借助天津的富饶物产,历经发展,形成了善烹两鲜、讲究时令、精于调味、技法独特、适应面广的特点。
宫廷菜流派:源自王府,如美宫山药便是由宫廷菜眉公山药演变而来,制作精细,选料讲究,注重造型和营养搭配。
商埠菜流派:源于早年间的饭庄菜,以“八大成”为代表,擅长烧烤菜等高档宴席菜,经营多种规格的宴席。
公馆菜流派:是名人私厨的拿手菜,融合各地特色,如水晶虾饼,推动了西餐在天津的发展。
宅门菜流派:为大宅门里的菜品,是民间高档菜,如真素八宝菜,用黄瓜和苹果吊汤,创意十足。
偏好河海两鲜: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临近渤海,河海两鲜资源丰富,因此天津人爱吃海鲜和河鲜,像春季的黄花鱼、夏季的鳎目鱼、秋季的刀鱼、冬季的银鱼等都是餐桌上的常客。
注重调味:津菜精于调味,口味以咸鲜为主,酸甜为辅,小辣微麻,善于运用各种调料来突出食材的本味,如在烹制海鲜时,会巧妙地使用醋来去腥、增鲜。
喜爱面食:天津人对面食情有独钟,如馒头、面条、包子等都是日常主食,其中银丝卷更是坐席必备主食之一。
罾蹦鲤鱼:以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成菜后鱼形如同在围网中挣扎蹦跃,造型独特,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锅塌里脊:选用猪里脊,经挂糊、煎制、塌制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咸鲜醇厚,蛋香与肉香相互交融。
老爆三:以猪里脊、猪肝、猪腰等为原料,快速爆炒而成,色泽红亮,蒜香味浓,是一道下酒下饭的佳肴。
八珍豆腐:将盒豆腐与火腿肉、香菇、虾仁等八珍食材一同烹制,豆腐入口即化,八珍鲜美可口。
扒通天鱼翅:选用优质鱼翅,经涨发、烹制等多道复杂工序,成菜后鱼翅软糯,汤汁浓郁,营养丰富,是津菜中的高档菜品。
狗不理包子:选料精细,制作流程与工艺独特,采用水馅半发面,包子皮薄馅大,鲜香不腻,外形如白菊花。
耳朵眼炸糕:外皮酥脆,内馅软糯,甜而不腻,由刘万春创制,融合了教的饮食禁忌和汉族的烹饪技术。
桂发祥麻花:香酥脆甜,久放不绵,其制作流程与工艺考究,麻花形状各异,寓意吉祥,是天津的传统名点之一。
煎饼果子:绿豆面摊成薄饼,夹上油条或薄脆饼,再抹上甜面酱、腐乳等调料,口感丰富,是天津人喜爱的早点之一。
锅巴菜:以绿豆和小米面摊成的薄饼切成柳叶状,浇上卤汁,搭配辣椒油、香菜等调料,口感软糯,咸香可口。
工业: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在近代,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洋务运动中心,发展了近代工业。如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学工业、航空航天等产业是天津工业的重要支柱。例如,天津的汽车产业拥有多个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等领域有一定的发展规模。
服务业:天津的服务业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方面,天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景点、滨海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农业:天津的农业以城郊型农业为主,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大,所以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种植培养面积较大。同时,天津的渔业也较为发达,得益于渤海的渔业资源。
教育:天津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南开大学在经济学、化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水平;天津大学在工程技术、建筑等学科方面实力强劲。在基础教育方面,天津的教育质量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注重素质教育的推广。
科技:天津在科技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在海洋科技方面,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开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
交通:天津的公路网络发达,高速公路连接周边城市,市内公路交通便利,有多条主干道贯穿城市。京津塘高速公路是中国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之一,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和经济联系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铁路交通方面,天津是重要的铁路枢纽,有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等多个火车站。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快速缩短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交通时间,加强了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在航空交通方面,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线众多,可直达国内外许多城市,为天津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航空运输条件。
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稳定运行,城市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天津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等多种形式,方便市民出行。
天津,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宛如一部鲜活的民俗史书,处处散发着独特魅力。五大道风情区汇聚万国建筑,洋楼别墅见证近代沧桑;古文化街古色古香,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传统技艺精湛非凡。相声茶馆里笑声不断,幽默段子让人捧腹;煎饼果子、麻花香气四溢,一口下去满是津味。海河穿城,桥梁卧波,夜晚华灯初上,光影摇曳。现代都市风貌与传统人文底蕴在此水融,漫步天津,于繁华街角探寻历史遗痕,在烟火市集感受市井温情。